前几天在论坛里看到一篇关于国民教养的文章,提到我们国民在欣赏外国古典音乐会时,发生的不该发生的事情:随着美妙的音乐响起,伴随的是撕扯食品袋的声音、来回走动的声音、拍照的声音。另据有关报道,作为国家艺术的最高殿堂,国家大剧院也多次开展文明观演宣传周的活动,发放数万册宣传资料,号召国民共同营造文明、优雅的观演环境。其中包括,听音乐会迟到了,观众应该直接进入音乐厅还是等待曲目间隙再进入?能拍照吗?小朋友可以进入剧场观演吗?演出中想换到更前面的空座可不可以?乐章间听得兴起随时鼓掌可不可以?等等。我们不得不承认,在教养上,我们做得不够好,甚至很差,差到令人无奈、沮丧、无地自容。
我们不得不思考:究其根源,问题出在哪里?美育特级教师王圣民讲道:“直到世博会开幕的前一天,我们也还会在不断地完美它。可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:高楼大厦、高速公路这一类硬件设施可以加班加点突击完成,而市民的言谈举止、良好的教养是无法突击出来的。”是的,教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,它蕴涵在点滴的教育养成之中,是一种与生命一同生成和成长的教育 !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,国民教养的严重缺失,教育工作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!如何使中国人有教养,学会自尊,实质上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用音乐教养人生大事。
当前,我们的学生只“知书”而不“达礼”,一个缺乏教养的人,即使有良好的技术功底,我们也很难想象他能与艺术作品产生真正的共鸣,能创作或表演出有时代精神的作品。作为音乐教师,在课堂中您关注过学生音乐学习时的一些表现了吗?他们是否能落落大方地站在大家面前表演?表演时是否能主动给观众鞠躬?当同学唱歌跑调时他们是否鼓倒掌嘲笑?聆听乐曲时能保持安静吗?和同伴跳舞时知道怎么邀请对方吗?在小组创编音乐活动中,能听对方说完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吗……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,又有多少教师能够从教养方面引导学生的心智发展呢?
我认为,用音乐教养人生应该尽快提到研究日程上来。
正因为音乐独特的“潜移默化”的教化作用,中国历来都把音乐看做是人格的修养和品质体验。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就是通过礼乐,在人们得到审美情感培养的同时,陶冶人的境界、情操,使人眼界开阔、心胸豁达,并且知道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。他将音乐看做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,说:“移风易俗,莫善于乐。”无论古代还是现代,国内还是国外,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群体的社会,都需要培育礼乐文明。欧洲耗费了三百年的时间,完成了关于国民教养的塑造;俄罗斯耗费一百多年向法国学习礼仪和音乐;日本人则先后向中国学习礼乐文明,向欧洲学习技术、制度和教养。当今,我们这个号称“礼仪之邦”的文明古国,同样需要重振中华文明的辉煌。值得庆幸的是,近日,当一尊高达 9.5米的孔子塑像被树立在天安门广场上时,这似乎敲响了中华民族反省自身,寻求振兴发展之路的最强音。
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:“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,最质朴、最美丽和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……要记住,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,也是学生的教育者,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。”懂感恩、讲诚信、有责任、有度量、气质佳、会自信、怀爱心、知礼仪、习惯好的孩子,才是有希望、有发展的好孩子。小学教育正是教育养成的发展期,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,这在孩子的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教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 , 学生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教养的熏陶。如果我们音乐教师能悟其意义,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,抓住教养培育的关键期,从课堂中的点滴做起,摒弃功利思想,循循善诱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美好人性、人格尊严,培养他们学习生活交往的基本能力,那么,当他们走出校门、走向社会的那一天,他们才能做到彬彬有礼、温文尔雅、谦恭礼让。
用音乐教养人生吧!
请在下面输入框中输入您的手机号码,输入完成后点击发送按钮。